永胜县拟推荐丽江市道德模范候选人名单公示
http://www.www.pjchep.com    日期: 2017年03月20日     365bet娱乐场官网

 一、候选人情况

1、熊竹兰
    熊竹兰,女,1970年12月生,1990年7月参加工作,永胜县林业局林业技术推广所所长,高级工程师,云南省省级科技特派员,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27年一直扎根在林业系统,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执着的敬业精神,踏实的工作作风,积极探索与辛勤根耘使永胜林业科技取得了重大发展。树立了爱岗敬业、勤奋学习、无私奉献的好榜样,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广泛赞誉。中国人大杂志、云南人大杂志、风光时代名流杂志、云岭先锋杂志、中国林业网、中国绿色时报、云南日报和丽江日报等多家刊物、网络以“根植林地,心系群众”为题对其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报道。
钻研业务勤标兵
    熊竹兰同志爱岗敬业,勤奋学习,学理论学实践,不断完善自己,提升为林农服务的本领。她把多年来科技工作开展的成果进行梳理,先后在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较好的指导了实践工作。
科技推广新楷模
    熊竹兰不仅有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扎实的操作技能,先后参与实施了国家“948”项目2项,省级林业科研推广项目6项,主持完成县级科技试验示范和生态建设项目20多项,有力地推动林业科技成果在生产中推广、转化和运用。参与选育泡核桃良种3个,主持选育泡核桃良种2个,5个良种都是永胜的乡土品种,抗逆性、适应性、丰产性都优于外地品种,在永胜不同的区域各自发挥品种的优良特性,使永胜核桃的发展真正实现了“一村一品”或“一乡一品”的格局。目前5个核桃良种在永胜县已推广种植60多万亩,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科技兴林带头人
    她始终心系林农,心系贫困山区,不怕吃苦,爬山涉水,走村串户,把自己的所学知识和先进的科技思想理念传播到村村寨寨,助推了全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为山区贫困群众找到了适宜的致富路子。培育各类优质苗木600多万株,节约造林成本600多万元。通过试验总结出多个林木品种苗木培育技术并推广应用。建立不同类型的示范基地和示范户,为群众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科技样板,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成为生态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科技推动力。如将仁和镇朝阳村培养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核桃产业致富村,被评为“全国绿色小康村”,鲁地拉镇阿拉坪村培养成了花椒产业致富村;片角镇四角山村委会熊箐小组,有彝族28户,人口112人, 2016年核桃、花椒两项产业,户均纯收入5.5万元;鲁地拉镇大长坪村委会上杨保箐小组,有傈僳族55户人家,人口248人,2016年花椒产业户均纯收入5.8万元;东山傈僳族彝族乡向阳村委会村民谷秀珍户,种植的核桃树130多亩,年收入8万多元;黑格都村民杨荣妹户,核桃、花椒年收入18万元,已在村内投入50多万元盖起了小洋楼,购买了电视机、摩托车等家用电器,基本过上了小康生活,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产业种植大户。山区贫困群众看到了脱贫的希望,积极利用荒山、荒坡、沟箐,发展生态产业,既留住了青壮年就地创业,也解决了留守老人和儿童等问题。
    林业科技好良师
    科技应用,培训先行。2008年来先后组织编写并向林农发放《水井青花椒栽培技术》、《核桃栽培管理技术》和《核桃改良技术》等林业培训资料5万多份。制作、发放介绍种植管理技术的光盘2万多张,组织开展林业科普宣传200多次,散发宣传资料100多万份,受众达38万人次。开展林业实用技术培训315场次,培训林农30060人次;举办林业科普知识讲座26场次,听讲者6350多人次;通过科普宣传和技术培训,培养了一大批发展林产业的“土专家”、技术能手,提高了林农的科技意识和科技应用能力,增强了农民的科技应用水平。
为民代言显民意
    2012年,熊竹兰当选云南省第十二届省人大代表后,她把林科工作与人大代表履职相结合,履行代表职务5年来,向省人代会提出46件建议,内容涉及“三农”、林业、交通、移民和教育等,件件关民生,事事显民意。由于这些建议来源于实际,接地气、达民意、惠民生,相关方面办理起来易操作、易推行、易见效,群众利益由此得到维护。

2、芮锦华
    芮锦华, 永胜县永北镇华瑞电器经营部,汉族,1987年11月生。
    2005,芮锦华毕业于云南省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她决定自己创业,在永胜开了一家服装经营店,她虚心向同行学习,强化服务意识,增进服务理念,不怕辛苦,苦练经营能力,小生意日渐兴隆。三年后,有了一些积累,她又开始酝酿下一个经营项目,转行经营太阳能、路灯、热水器、格力空调、电器、管道、配件、卫生洁具等。她善于把握商机,抢抓机遇,扩充业务,滚动发展。经过十年来的发展和积累,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固定资产400多万元的经营大户,在永胜县永北镇拥有150平方米的现代阳光太阳能经营主店,在程海镇拥有经营面积270平方米的主店,并陆续将分店推广到了三川、期纳、顺洲、仁和等乡镇,形成了以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格力空调为主,卫生洁具管道等其它经营项目为辅的多种经营格局。
    在经营过程中,芮锦华一直在思考、摸索一些个体行业该具备的素质,细心总结,深刻领会,从而奠定了从事这项行业的基础。从事经营活动十年来,无论经营服装还是太阳能,她都始终坚持两条经营之道:一是注重商品质量,绝不以次充好;二是诚信经营、礼貌待人,从不坑蒙、欺骗顾客。骗顾客。她注重店员的教育管理和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她要求员工始终要有为顾客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要善待每位顾客,做到“无论你购买的太阳能热水器出现了什么问题,只要你找到永胜县永北镇华瑞电器经营部,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她是这样要求的,并从她自己到每一位员工也都是这样做的。由于她经营有方,管理到位,加之她和她的员工技术娴熟,急顾客之所急,凭着“诚信”二字在永胜县形成了良好的口碑,赢得一批又一批忠诚、稳定的客户,生意经营得越来越红火。

3、熊建福
    熊建福, 永胜县光华乡地角坪村民小组青年农民,汉族,1988年4月生,2014年6月24日牺牲。
   “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在生与死的关头,他挺身而出,敢于担当,毫不犹豫、义无反顾地英勇救人于危难,用自己瘦小的身躯和年青的生命,托起他人生的希望,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信仰,用青春的热血谱写着一曲大爱无私的人生壮歌,而谱写这首壮歌的,是一个傈僳族有为青年——光华乡地角坪村民小组青年农民熊建福。
    奋不顾身救人急于危难,这是发生在2014年6月24日清晨的一次壮举!和往常一样,永胜县光华乡地角坪村熊建福一家正在吃早饭,早上7:30左右,隔壁熊兆福在清扫猪圈时,一头小猪从圈里蹿出,一头跌进沼气池进料口,掉进清掏过的沼气池里,熊兆福手足无措,无法把小猪从沼气池内打捞出来,急切呼喊,呼声惊动了邻居熊建福家,他和父亲熊贵文急忙循声跑去帮忙。三人迅速打开了沼气池盖板,情急之中,熊兆福纵身跳下2米深的沼气池内去抓小猪,因池内缺氧,熊兆福因沼气中毒而昏迷在沼气池里。就在这紧要关头,熊建福顾不上自己安危,急忙跳入池中,一边扛着熊兆福朝上托举,一边让自己的父亲往上拉。熊建福和父亲使尽浑身力气,几经周折,把命悬一线的熊兆福救了出来。但因沼气池内氧气不足,熊建福耗尽最后的力气,自己却沼气中毒,昏倒在了沼气池内,熊建福妻子红英见状,赶忙去村里找其他人来帮忙。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几分钟后,昏迷不醒的熊建福被众人救了上来,家人一边实施人工呼吸等抢救措施,一边拨打120电话求救,并找了一辆三轮车把两人送往医院,当驶至半路遇到120救护车时,熊建福的心脏已经停止了跳动。熊建福永远地离开了人世!逝者走了,留下年轻的妻子和年仅一岁的女儿。
    救人壮举绝非偶然,仁人之心源于大爱无疆。1988年,熊建福出生在光华乡地角坪村一个普通的贫困农民家庭,父母都是勤劳朴实的农民。由于他的家乡地处贫困山区,土地稀缺,这个11口之家的大家庭仅有不到3亩的土地,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都成问题。艰苦的环境和父母乡亲的言传身教,使家境贫困的熊建福从小就养出勤劳俭朴的好性格和互帮互助的好品质。他自幼知苦,聪明懂事,他乐于助人,古道热肠,每次学校举行献爱心活动,他总是率先捐钱捐物,从自己的生活费里节省下来资助别人。初中毕业后,他外出丽江打工赚钱学手艺,以精湛的手艺带动创业和就业,成为光华“忆乡情山庄”的掌勺大师傅,深得顾客的喜爱。孝敬父母,爱戴老人,关心别人,是熊建福做人的基本准则!
从乐于助人到舍生取义,闪烁着熊建福“爱”和“勇”的光芒。诠释了忠、孝、仁、勇、智传统美德的理性光辉,让有限而短暂的生命在凤凰涅磐中得到升华!

4、陈红华
    陈红华,永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副主任科员,汉族,1970年3月生。
陈红华说,我是一个广东人,在永胜县人民政府办工作,还记得刚来永胜的时候,我有太多太多的不习惯,但丈夫处处守护着我,儿子给我当翻译,公公教我生火煮饭,大姐、二姐给我母亲的关怀和温暖,大哥大嫂给我无私的帮助,侄儿男女给我尊敬……我很快融入并爱上了永胜这片热土,我也为自己是这个家庭的一员而感到骄傲。
    她对做人和家庭的认识其实是一样的,她觉得为人一定要和善、真诚、友爱、正直,并且乐于助人,只有这样才能每天充满对生活的喜悦,在自己需要的时候,别人才会同样的帮助你。俗话说得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也许就是这样,她获得的不仅是丈夫、儿子、儿媳的爱护,更是在这个原本陌生的地方收获的无尽亲情、友情。
    因为生活习惯不同,公公在世时一直在离县城5公里的老家独自居住,每个周末、节假日夫妻两都会带上儿子,买上老人喜欢的食物回到老家,陪在老人身边,一起吃吃饭唠唠嗑,老人家很是高兴。同时从小教育儿子要孝敬老人,父母的言传身身教也深刻的影响到孩子的思想行为,儿子对老人特别孝顺,不论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总是留着送给爷爷。虽然是独生子,却一点也不娇气、不自私,我想,孩子是怎样的人,这与父母的教育和影响是密切相关的。
     由于儿子、儿媳都在公安部门工作,平时工作忙、任务重,周末、节假日加班是常事,很少有时间照顾家庭,她和丈夫对儿子儿媳的工作 十分理解,也很支持年轻人努力工作,老两口理所当然的挑起了家庭的担子,毫无怨言,不给儿子儿媳半点后顾之忧。儿子、儿媳也深知对父母的亏欠太多,只要一有时间,儿子、儿媳就会包揽家里所有的家务活,带着父母出去游玩、散心。在父母生日、节假日也总记得送上一句祝福、一份礼物,更重要的是那一份真心。
    真心待人是全家的处事风格,一直以来和邻居都相处得融洽和睦,并热心帮助,主动为邻居排忧解难,与邻居建立起亲人般的感情。她省吃俭用先后资助过两名学生,从小学开始一直资助到大学毕业,现在,资助的两名学生都已参加工作,一个当了老师,一个做了医生。资助的学生能够稳定工作,对家庭有担当,为社会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他们的资助和付出都很值得。如果可以,他们把这种相互帮助的正能量在祖国大家庭里传递下去,这就是对他们这个小家最大的回报了。

5、王紫彦
    王紫彦,今年37岁,2000年毕业于丽江地区财贸学校,2004年2月通过择优分配考试后分配到永胜县永北镇政府工作;2006年5月通过永胜县人事局组织考试,分配到永胜县片角乡畜牧兽医站工作;2012年9月至今在永胜县期纳敬老院工作。
    有人说,关爱如春雨,滋润着大地;有人说,关爱如阳光,温暖着人心。为了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份关爱,在敬老院工作的王紫彦把最好的时光都奉献在敬老院的老人身上。大家都知道,要做好敬老院工作,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住在里面老人大多数老人未受过教育,加上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是没有成家或中年丧偶丧子的人,习惯了一个人的孤独,要融入敬老院这个大家庭,一时难以适应。面对这个特殊群体,她总是用更多的包容和关心去感化他们,想尽各种办法去感染他们,甚至付出了所有的时间来陪伴他们而忽略了自己的家庭。
    王紫彦常说:“虽然我在敬老院工作,孝敬老人、多关心爱护老人是我的责任,但我却常常告诉自己,她们更需要的是亲人般的关爱,而我就是他们最亲的家人。”她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虽然单位有节假日,但王紫彦几乎没在节假日休息过,每晚都住在院里,无时无刻不记挂着老人们,常常把助人为乐当作自己人生重要的一部分,尽可能的在敬老院服务老人和帮助老人。不管平时工作怎么忙,她都会抽出时间,陪老人聊天解闷,了解每个老人的不同人生经历,从交谈中掌握老人的思想动态。每当天气变换,她都会及时提醒老人多加衣服;每当老人身体不适时,及时到老人身边问寒问暖;每当老人回家时,都会嘱咐老人路上要注意安全;每当老人遇到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时,她会想尽办法,耐心开导,使老人开心释怀。
    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更好地为老人服务,她平时只要一有时间就看人物心理、如何与老人沟通交流方面的书籍,通过自身努力学习,两次顺利通过全国社会工作者考试,分别在2013年取得了助理(初级)社会工作师证,在2015年取得了中级社会工作师证。俗话说:“老人家,孩儿相”。到了敬老院后,她对这句俗话有了更加深切地体会。40多位老人,有时为了一点小事还会相互斗嘴吵架,甚至动手打架。她听在耳里,急在心里。她苦口婆心地做老人们的思想工作,告诉他们:现在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幸福生活全靠党和政府的帮助,要学会知足常乐,学会感恩,相互体谅,相互帮助,相互包容。
    六年如一日,王紫彦同志就凭着自己这份坚定的信念和无悔的追求,在期纳敬老院这个默默无闻的岗位上耕耘着她的事业。
   二、公示时间
   2017年3月20日至2017年3月24日(五天)
   三、联系方式
    永胜县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888-6529877
    联 系 人:张永梅


                        永胜县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2017年3月20日